SPCA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
SPCA 是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在研究国际软件评估体制,尤其是 CMMI 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软件产业实际情况,于 2001 年建立的评估体系,依据 SJ/T 11234 和 SJ/T 11235 行业标准。
认证概述

SPCA全称“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是软件过程能力评估(连续式)和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阶段式)的统称,又称“双模认证”。该认证通过SJ/T 11234(过程能力模型)和SJ/T 11235(成熟度模型)两大标准,系统评价企业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能力。评估涵盖项目管理、质量体系、人力资源等维度,分五个成熟度等级,旨在识别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的强项与弱项,驱动内部持续改进或满足客户选型需求。

认证等级体系
  • ‌初始级(1级)
    ‌初始级(1级)
    开发过程无序且依赖个人能力,缺乏稳定环境,项目常超预算或延期
  • 受管理级(2级)
    受管理级(2级)
    项目过程实现文档化策划与监控,能达成成本、进度等基础目标,但尚未形成组织级规范。
  • 已定义级(3级)
    已定义级(3级)
    建立组织级标准过程库,可裁剪适应不同项目环境,实现工程活动的系统化管理
  • 定量管理级(4级)‌
    定量管理级(4级)‌
    运用统计技术控制过程性能,设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量化目标并持续监控
  • ‌持续优化级(5级)‌
    ‌持续优化级(5级)‌
    基于数据分析驱动过程革新,主动适应变化并优化效率,实现技术与管理的突破性改进
认证核心价值
  • 提升产品质量‌
    提升产品质量‌
    规范需求分析、编码测试等全流程,降低缺陷率,增强软件稳定性与可靠性。
  • ‌强化市场竞争力‌
    ‌强化市场竞争力‌
    认证结果获CNAS认可,成为招投标加分项,助力企业获取政府项目与高端客户资源。
  • 优化成本控制
    优化成本控制
    通过精准资源调度减少冗余开发,缩短交付周期,显著降低维护与违约成本。
  • ‌推动持续改进‌
    ‌推动持续改进‌
    建立量化改进机制,激发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支撑企业长期战略发展。
认证要求
  • 基础条件
  • 管理体系运行
  • 人员配备
  • 项目经验
基础条件
需为中国境内合法注册的独立法人公司,确保企业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和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以保证认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管理体系运行
已按照 SJ/T11235 或 SJ/T11234 标准建立管理体系,且有效运行 6 个月以上。这要求企业有足够时间将标准融入日常运营,形成稳定流程,确保评估时体系成熟可查。
人员配备
专职软件开发和测试人员数量原则上不应少于 20 人。保证企业有足够专业技术人员,以支撑软件开发项目各环节,确保项目顺利开展,也是企业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基本体现。
项目经验
拥有完整的软件开发全过程经历,涵盖从项目启动到交付的各个阶段。使企业能在评估中展示各阶段流程执行情况,证明其具备全面的软件开发能力,而非局限于部分环节。
服务流程
  • 01
    需求洞察与合作缔约
    依托专业团队,触达客户,掌握核心诉求,签订合作契约,构建信任基石。
  • 02
    深度诊断与需求解构
    聚合行业标准、政策导向与企业特性,搭建全周期定制化服务方案,覆盖认证规划、资源配置、执行路径等核心模块,确保服务的专业性与适配性。
  • 03
    风险识别与优势焕新
    精准识别业务风险并提供规避策略,深度挖掘企业优势,重塑客户典型案例,赋能企业品牌价值。
  • 04
    体系化培训与审核护航
    构建分层分类的资质培训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提供现场审核答辩指导,高效推进认证审核。
  • 05
    专业评估与资质赋权
    联合机构与专家,多维度评估,规划升级路径,完成资质认证,提升市场竞争力。
成功案例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010-88998158
微信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