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SS运维认证要求中“服务规划”企业基于企业自身发展业务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对企业运维服务能力建设和服务过程形成系统化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对业务进行深度分析,精准识别各业务节点的管理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与企业发展一致,也要成为企业业务优化的关键。明确管理目标后,企业应以 GB/T29264 标准为指引,结合自身业务特性,构建科学、适配的能力指标体系。
一、该体系需打造完整闭环管理框架,涵盖指标项、度量办法、数据来源及评价办法等四大要素:
1、指标项:围绕管理目标进行精细化拆解,延伸至 "客户投诉率"" 系统可用率 " 等具体维度。
2、度量办法:明确各指标计算逻辑与统计周期,确保数据测量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3、数据来源:通过服务工单系统、监控平台等指定渠道,实现数据的精准采集。
4、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评分标准与等级划分体系,以定期评估为依据,推动运维服务持续改进。
二、依据运维服务的业务规模、复杂程度及战略发展需求,构建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的组织架构。设立涵盖运维管理岗、系统运维岗、网络运维岗、数据库运维岗、安全运维岗等核心岗位。
三、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运维服务能力管理计划,从多维度保障运维服务质量与效率。
1、人员配置:规划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及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定期技能培训与知识分享,提升团队专业能力。
2、过程管理:建立标准化的运维流程,涵盖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等,明确各环节操作规范与流程节点。
2、技术管理:聚焦新技术引入与应用,评估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运维工具、监控技术等,提升运维效率。
3、资源管理:合理调配硬件设备、软件授权、网络带宽等资源,保障运维工作资源充足。
4、交付管理:确定服务交付标准与周期,定期向客户汇报运维成果。
5、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在突发故障时快速响应与恢复。
6、质量管理:建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检查与改进运维服务质量,持续优化运维服务能力。
“服务规划”在 ITSS 运维三级认证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通过科学规划与严格落地实施,不仅能显著提升运维服务能力、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更能为顺利通过 ITSS 运维三级认证奠定坚实基础。